甘草是一种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多重功效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疼痛、痈疮肿毒等十大疾病,其温和的药性和广泛的配伍能力使其成为中医方剂中的“国老”。
1. 脾胃虚弱
甘草归脾、胃经,能补益脾胃,缓解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常与人参、白术等配伍,如四君子汤,专治脾胃气虚。
2. 心悸气短
甘草入心经,可益气滋阴,改善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经典方剂炙甘草汤结合桂枝、阿胶等,能通阳复脉,治疗脉结代、心动悸。
3. 咳嗽痰多
无论风寒或风热咳嗽,甘草均能祛痰止咳。如风寒咳嗽用三拗汤(甘草+麻黄+杏仁),风热咳嗽可配金银花、连翘。
4. 脘腹疼痛
甘草甘缓和中,可缓解胃肠痉挛疼痛,常与白芍同用(如芍药甘草汤),对胃脘胀痛、四肢挛急有显著效果。
5. 痈疮肿毒
甘草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多与金银花、蒲公英等配伍,中和毒素并减轻炎症。
6. 调和药性
在复方中,甘草能降低药物毒性(如附子)、增强疗效,被誉为“调和诸药”的关键成分。
7. 咽喉不适
甘草对咽喉黏膜有保护作用,单用泡水或与桔梗配伍(如甘桔汤),可缓解咽痛、声音嘶哑。
8. 四肢挛急
其缓急止痛功效对肌肉痉挛、抽筋有效,常与芍药、桂枝等搭配使用。
9. 暑热心火
夏季用甘草泡水可降心火、解暑毒,适合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热症。
10. 药物中毒
甘草能中和部分药物或食物毒性,如缓解附子、乌头类药物的副作用。
甘草虽功效广泛,但需注意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引发水肿、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特定人群(如孕妇、湿盛者)应慎用。合理配伍和剂量控制,方能发挥其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