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现名为“坎普希尔病毒”的致命新病毒,属亨尼巴病毒家族,致死率或达70%,且具有人畜共通传播特性,可能引发全球性疫情风险。
-
坎普希尔病毒(Campbell Hill virus)首次发现于美国阿拉巴马州鼩鼱体内,属于亨尼巴病毒家族,与高致死率的尼帕病毒同源。科学家指出其可通过鼩鼱的尿液、粪便或唾液直接传播给人类,户外工作者、兽医等群体面临更高暴露风险。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传播,但研究团队已在探索广谱疫苗研发。
-
世界卫生组织将坎普希尔病毒列为重点病原体,强调其高致死率与跨物种传播能力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尽管美国退出世卫并限制信息共享,但多国科学家呼吁合作共享基因数据以加速疫苗开发。由于病毒变异风险未知,专家建议公众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及未检疫食物。
-
相较于新冠疫情等其他病毒,坎普希尔病毒仍处早期研究阶段,暂无特效药物或疫苗。公众需保持警惕但无需过度恐慌,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野生动物接触降低感染风险。科学家正加速解析病毒结构,已有团队研发针对亨尼巴病毒的广谱抑制策略。
-
此次新病毒出现再次凸显全球防疫体系的重要性。各国需加强监测网络、推进病毒基因共享并储备应急医疗资源。公众应延续新冠期间养成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及减少密闭空间聚集,尤其是高危接触场景。
面对新病毒威胁,科学防护与全球协作仍是关键。普通人应关注权威机构通报,及时调整防护策略,共同构筑应对未来流行病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