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功能突然失代偿是心脏病变加重导致心功能急剧下降、超出代偿能力的急性状态,典型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伴随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可能由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等直接触发,需紧急医疗干预。
心脏功能突然失代偿的核心机制是心脏无法通过自身调节维持正常心排血量,导致全身器官灌注不足。当心脏长期负荷过重或突发冲击(如急性心梗)时,代偿机制耗尽,引发失代偿。其症状分层明显——早期以呼吸困难、耐力下降为主,失代偿后迅速恶化至端坐呼吸、咳粉红痰、下肢浮肿,甚至休克。
常见诱因中,急性心肌梗死直接造成心肌坏死,左室泵血能力骤降;严重大面积肺栓塞引发右室压力骤增,导致急性右心衰;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速)使心脏充盈不足,慢性心衰患者易突然加重;而感染、甲亢等全身性疾病通过增加代谢需求或炎症损伤间接诱发失代偿。
患者若出现突发性夜间端坐呼吸、咳泡沫痰、无法平卧,或伴随四肢湿冷、意识模糊,可能已进入失代偿阶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过吸氧、利尿剂、强心药等手段快速减轻心脏负担,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日常控制基础疾病、监测体重变化、限制盐分摄入,对预防急性失代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