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内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在心房内传导延迟或中断的疾病,主要特点是P波增宽或分裂,可能导致心悸、乏力等症状,但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 这种病症通常通过心电图诊断,严重时可能引发房性心律失常,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观察或治疗措施。
-
发病机制
心脏电信号从窦房结发出后,需经过心房肌传导至房室结。若心房内存在纤维化、缺血或炎症等病变,会导致电信号传导速度减慢或完全阻滞,形成房内传导阻滞。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或老年退行性病变患者。 -
典型表现
- 心电图特征:P波时限延长(>120ms)或呈双峰形态,PR间期可能正常或延长。
- 症状差异: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跳漏搏、气短,甚至诱发房颤或房扑。
-
临床分类
- 一度阻滞:仅有P波增宽,传导延迟但无脱落。
- 二度阻滞:部分心房激动未能下传,表现为间歇性P波消失。
- 三度阻滞:心房与心室电活动完全分离,极罕见。
-
应对措施
- 无症状者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 若合并心律失常,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抗凝药物;严重病例需考虑起搏器治疗。
房内传导阻滞多数预后良好,但需警惕潜在的心律失常风险。日常注意监测心率,如有明显不适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