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顿抑是一种由心肌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可逆性功能障碍,表现为心室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下降及心输出量减少等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供血、减轻负荷及优化心肌能量代谢,部分病例需药物介入以避免进展为心衰。
-
改善心肌缺血与负荷管理
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可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恢复血供,减少顿抑区域残余损伤。通过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等药物控制心率和血压,降低心肌需氧量,缓解再灌注后的功能异常。 -
药物干预促进恢复
正性肌力药物(如硝普钠、多巴胺)可增强顿抑心肌收缩力,缩短功能恢复周期,但需警惕心律失常风险。曲美他嗪、辅酶Q10及磷酸肌酸钠等代谢保护剂可通过优化能量利用、抗氧化等机制辅助恢复。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者,联合氧自由基清除剂及钙通道阻滞剂能抑制钙超载与氧化应激损伤。 -
急性期抢救与长期管理
胸痛伴呼吸困难的高危患者需紧急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稳定循环。稳定期推荐结合丹参颗粒等活血化瘀中药及规范化心脏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指导与饮食调控),降低复发风险。
心肌顿抑通常具有自限性,但若大面积心肌受累可能导致心衰。治疗方案需个性化制定,定期监测心功能变化并遵循医嘱调整用药,多数患者可在数周至数月内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