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压偏低可能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引发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需警惕动脉硬化、栓塞等潜在疾病。
-
常见症状
下肢血压低时,典型表现为下肢发凉、怕冷、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活动后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时疼痛,休息后缓解)。若长期缺血,皮肤可能苍白或发紫,严重者发展为溃疡或坏疽。 -
疾病关联
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或动脉栓塞等疾病会减少下肢血流,导致血压降低。这类疾病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突发剧痛(栓塞)或逐渐加重的乏力(慢性狭窄)。 -
与其他低血压的区别
全身性低血压(如休克)多表现为头晕、乏力、皮肤湿冷,而下肢局部血压低更突出肢体症状,且四肢温差明显(下肢更凉)。
若出现下肢持续发冷、疼痛或伤口难愈合,应及时就医排查血管病变,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