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昏迷是一种因严重疾病导致的意识完全丧失状态,表现为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自主呼吸和生命体征不稳,常由脑部损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需紧急医疗干预。
深昏迷是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阶段,患者对任何外部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全部消失。这类患者通常呈现全身肌肉松弛状态,自主呼吸可能减弱或出现不规则节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显著不稳定,甚至可能伴随体温调节异常和代谢紊乱。其根源多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颅脑外伤、脑炎)或全身性代谢/感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性脑病、败血症等),部分药物中毒(如过量镇静剂)也可能引发。
深昏迷需与浅昏迷区分,二者的核心差异在于反射和生命体征稳定性。浅昏迷患者部分反射(如角膜反射)仍存留,生命体征相对平稳,而深昏迷者的所有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濒临崩溃,需立即进行生命支持如呼吸机辅助通气、升压药物维持循环,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CT/MRI)或腰椎穿刺明确病因。
治疗需双管齐下:原发病因控制(如颅内血肿清除、抗感染)结合生命维持措施(脱水降颅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风险极高,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压疮是关键护理环节。尽管预后多不佳,少数患者可能通过早期干预恢复清醒,但其功能恢复程度高度依赖受损脑组织的可逆性。
深昏迷属医疗急症,若发现患者意识丧失且无法唤醒,需在维持其呼吸通畅(头侧位防误吸)、记录生命体征后立刻送医。亲属支持对治疗决策与长期照护至关重要,理解医学局限性与预后评估是必要心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