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性血管损害是指血液中脂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升高后,长期沉积在血管壁内,引发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血管狭窄、弹性下降甚至堵塞的病理过程。其核心危害在于隐匿性强,早期无症状,但可能突然引发心梗、脑卒中等致命疾病。
-
发生机制
当血管内皮细胞因吸烟、高血压等因素受损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会侵入血管壁并氧化,触发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逐渐堆积成粥样斑块。斑块破裂后可能诱发血栓,阻塞血流。 -
典型症状与信号
- 早期:多数无明显症状,少数出现眼睑黄色瘤(淡黄色皮疹)、记忆力减退或面部黑斑增多。
- 中晚期:头晕、胸闷、头痛等,提示可能已发展为冠心病或脑供血不足。
-
高危人群与诱因
长期吸烟、高血压患者、肥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高血压会加速内皮损伤,而吸烟直接扩大细胞间隙,促进脂质沉积。 -
防治关键
控制血脂水平(如降低LDL-C)、戒烟、定期监测血压,并通过饮食运动减少甘油三酯。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高血脂性血管损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沉默推手”,定期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是避免严重后果的核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