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水泻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大量水样便、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伴随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风险,需及时就医处理。
-
核心症状:严重腹泻
患者短期内出现频繁大量水样便,每日排便次数可达数十次,粪质稀薄如水,可能夹杂未消化食物或黏液,严重时呈洗肉水样或绿色稀便。腹泻剧烈时可能导致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
肠胃反应:腹部绞痛与呕吐
伴随腹泻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腹部绞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下腹部,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转为清水样或“米泔水”样液体,严重者因频繁呕吐加剧脱水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因肠道黏膜损伤而排出带血便或黏液便。 -
全身性表现:发热与衰竭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或高热,尤其在感染性病因(如霍乱弧菌、病毒)引发时更常见。随着病情恶化,脱水加重可能导致循环衰竭、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前期症状,需紧急干预。 -
并发症:电解质紊乱与器官损伤
频繁腹泻和呕吐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大量丢失,引发肌肉痉挛(尤其是腓肠肌)、心律失常、意识模糊等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儿童或老年人更易出现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
病程与恢复
轻型患者在补液和抗感染治疗后1-2天症状缓解,但重型患者(如霍乱)病程可能延长至数天至两周,且恢复期可能因残存毒素吸收再次发热。及时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大便常规、电解质检测等确诊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不可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