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血管通透性异常疾病,核心表现为血浆蛋白和液体大量渗入组织间隙,导致全身水肿、低血压及多器官衰竭风险。其发生与感染、炎症或药物损伤血管内皮密切相关,临床需警惕快速进展的体重增加和血液浓缩现象。
-
病理机制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因炎症因子(如败血症)、药物或毒素刺激出现间隙增宽,正常情况下保留在血管内的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外渗,引发胶体渗透压失衡。这种"渗漏"可造成循环血量锐减,同时组织间隙水肿压迫器官微循环。 -
典型症状
早期以眼睑/四肢凹陷性水肿为特征,随后发展为胸腔积液、肺水肿导致的呼吸困难。血压持续降低伴中心静脉压下降是危险信号,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升高(血液浓缩)和低蛋白血症。 -
临床应对
治疗需在监护下平衡补液与利尿矛盾:既要恢复有效循环容量,又需避免加重水肿。糖皮质激素可能稳定内皮细胞,严重病例需机械通气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支持。关键是通过病因治疗阻断炎症级联反应。
该综合征的凶险性在于短期内引发"渗漏-休克-器官缺血"恶性循环,及时识别水肿进展速度和血液浓缩程度是挽救生命的关键。高危人群(如脓毒症或特定药物治疗患者)应密切监测每日体重变化与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