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血便是指大便中混有脓液和血液,通常提示肠道存在炎症、感染或其他严重病变,如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结直肠癌等。关键亮点:脓血便可能伴随腹痛、发热、里急后重(便意急迫但排便不畅)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分点论述
-
常见病因
-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阿米巴痢疾,脓血便多呈果酱样或黏液脓血状。
-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可能导致反复脓血便,伴随腹泻、体重下降。
- 肠道肿瘤:结直肠癌或息肉出血时,脓血便可能呈暗红色,伴排便习惯改变。
-
伴随症状
- 感染性病因:高热、腹痛、呕吐,便检可见病原体。
- 慢性炎症:病程长,可能出现贫血、营养不良。
- 肿瘤警示:年龄>40岁、家族史、消瘦或肠梗阻症状需警惕。
-
诊断与治疗
- 检查手段:粪便常规、培养、肠镜、CT或肿瘤标志物检测。
- 治疗原则:抗感染(如抗生素)、抗炎(如美沙拉嗪)、手术(肿瘤或穿孔时)等针对性处理。
提示:若出现脓血便,避免自行用药,应尽早就医排查病因,尤其是长期或反复发作者需警惕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