脘痞腹胀是中医术语,指胃脘部与腹部出现胀满不适的症状,多由脾胃功能失调引发,常表现为胃脘痞塞、胸膈满闷、腹部膨隆等,属于功能性或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范畴。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及肠梗阻等疾病密切相关,需结合病因辨证施治。
-
病因与分类
脘痞腹胀分为实痞与虚痞。实痞常见类型包括:外寒内滞(伴恶寒发热)、饮食内停(嗳腐吞酸)、痰湿中阻(恶心呕吐)等;虚痞则以脾胃虚弱或胃阴不足为主,表现为胀满时轻时重、神疲乏力或胃部隐痛。 -
典型症状与伴随表现
核心症状为胃脘及腹部胀满,按之柔软无痛。患者或伴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便秘或腹泻。长期病程中,症状时轻时重,受饮食、情绪等因素影响显著。 -
诊断与鉴别要点
诊断需结合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肠镜等,以排除胃癌、肠梗阻等器质性病变。需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硬化腹水等鉴别,重点关注伴随症状(如消瘦、黄疸)及病程特点。 -
常见诱因与预防措施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油腻生冷)、情志失调(焦虑抑郁)、外感寒邪及作息紊乱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预防需保持规律饮食、细嚼慢咽,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注意情绪管理,并适度运动以促进胃肠蠕动。 -
治疗原则与常用方剂
治疗以“调理脾胃、理气消痞”为核心,实痞需清热化湿、消食导滞,可选保和丸、枳实消痞丸;虚痞则需健脾益气、滋养胃阴,如香砂养胃丸、健脾丸等。需根据虚实兼夹情况调整用药,避免长期使用燥烈药物损伤阴津。
脘痞腹胀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结合体质辨证用药,同时调整生活方式以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