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坏死是指肠道组织因缺血、感染或机械性损伤导致部分或全部肠段失去活性的严重疾病,核心表现为剧烈腹痛、血便和全身中毒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引发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
常见病因
- 缺血性肠坏死: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低血压导致肠道供血不足。
- 感染性坏死: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常见于早产儿)或严重肠道感染。
- 机械性梗阻:肠扭转、肠套叠或疝气嵌顿压迫血管,阻断血流。
-
典型症状
- 突发性绞痛:疼痛持续且定位明确,常伴腹胀、呕吐。
- 血性腹泻:大便呈暗红色或柏油样,提示肠道黏膜出血。
- 全身恶化:发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预示脓毒症风险。
-
紧急处理与治疗
- 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是主要治疗手段,需在6-12小时内干预以降低死亡率。
- 抗感染与支持治疗:术后需静脉抗生素及营养支持,防止多器官衰竭。
- 病因控制:如血管再通治疗缺血,或解除肠梗阻因素。
早期识别肠坏死症状并立即就医至关重要,术后需长期随访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避免短肠综合征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