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坏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属于坏疽的一种类型。它通常发生在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如肠、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
病因
- 血液循环障碍:湿性坏疽多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组织坏死,如动脉闭塞、静脉回流受阻等。
- 腐败菌感染: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为腐败菌的入侵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感染严重。
症状
-
局部症状:
- 肿胀:局部组织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
- 恶臭: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吲哚、粪臭素等,造成恶臭。
- 无明显分界线:由于病变发展较快,炎症弥漫,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
-
全身症状:
- 中毒症状:组织坏死腐败所产生的毒性产物及细菌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乏力等。
- 中毒性休克:严重时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部位
- 肠道:如坏疽性阑尾炎、肠坏疽等。
- 肺部:如肺坏疽。
- 子宫:如产后坏疽性子宫内膜炎。
- 四肢:尤其是下肢,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
治疗
- 清创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
- 抗生素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 手术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截肢等。
预防
- 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等。
-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感染。
- 及时处理创伤:预防感染和坏死。
湿性坏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以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