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尿蛋白通常是肾脏或其他系统疾病的警示信号,常见病因包括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伤等。其典型症状可能伴随泡沫尿、水肿,甚至全身性并发症,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尽早治疗。
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提示肾脏滤过屏障受损,肾脏疾病是首要病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使血浆蛋白漏入尿液;而糖尿病、高血压引发的继发性肾损害则因长期代谢紊乱或血压升高逐渐破坏肾小管-肾小球单位,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
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也可能导致尿蛋白异常。例如肾盂肾炎、肾结核等细菌感染会引发炎症反应,破坏肾组织结构,导致蛋白质泄漏;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等疾病同样会因肾实质病变而产生蛋白尿。
部分全身性疾病同样伴随尿蛋白症状。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自身免疫疾病可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肾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异常排泄引发溢出性蛋白尿;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等代谢或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短暂或持续影响尿蛋白水平。
除泌尿系统外,重金属中毒如铅、汞暴露可能损害肾小管功能;长期剧烈运动、高热或精神紧张引发的生理性蛋白尿多为暂时现象,但若伴随持续泡沫尿、肢体水肿、乏力及夜尿增多等症状,需警惕病理性可能。确诊需结合尿蛋白定量分析、肾功能检测及影像学检查,针对原发病治疗以延缓肾脏损伤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