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两定管理是指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规范化管理,旨在保障医保基金安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参保人就医购药体验。其核心是通过协议管理、动态评估和信息化监管,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
简化准入流程,扩大服务覆盖
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正式运营满3个月即可申请定点资格,评估时间压缩至3个月内,通过优化材料审核、现场评估等环节,显著提升审批效率。例如,部分地区的线上申请和“云签约”模式,实现了全程网办“零跑腿”。 -
强化协议管理,明确权责边界
医保经办机构与两定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细化双方权利义务,包括费用结算、数据报送、目录执行等要求。协议中明确列出中止或解除的“负面清单”,如数据造假、基金安全风险等情形,确保监管有据可依。 -
动态监管与绩效考核
通过日常检查、第三方评估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两定机构实行分类管理。重点监控基金使用、药品“进销存”、自费比例等指标,并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如医保、卫健、市场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
信息化赋能全流程
要求两定机构与医保系统直连,使用统一编码实现实时结算,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行为。例如,东莞等地推行医保基础信息动态自查制度,每月核查数据备案情况,防范违规风险。 -
便民服务与资源下沉
政策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纳入定点,方便群众就近就医。部分区域还将互联网医院纳入管理,支持电子处方流转,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
医保两定管理通过放管结合与技术创新,既保障了基金安全,又推动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参保人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定点机构名单,合理选择服务网点,享受更便捷的医保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