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部门大力推进医药集采,通过集中带量采购显著降低药品和耗材价格,平均降幅超50%,累计节省医保基金约4400亿元,有效减轻患者负担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集采政策的核心机制
以全国或联盟采购形式整合医疗机构需求,通过量价挂钩、竞价谈判挤压价格水分。例如,血管介入类耗材外资企业主动降价,中选规则改为多轮价格确认,采购量向报价靠前企业倾斜,确保临床供应稳定性。 -
成效与惠民实例
- 药品方面:常用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价超70%,抗癌药来那度胺从集采前高价降至普惠水平,患者日均费用节省24元以上。
- 耗材方面:高值耗材如心脏支架平均降价70%,部分单品降幅达99%,直接减少手术成本。
-
医疗机构与医保的双赢
医院采购成本降低,结余资金可用于新药引进或服务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高,节省资金80%投入新药谈判,形成“降价-腾空间-促创新”良性循环。 -
未来深化方向
推动集采药品“进社区、进药店、进基层”,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探索中药饮片、罕见病药等新品类集采,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医保集采已成为医疗改革的关键抓手,未来将通过更精准的规则设计和执行优化,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让更多患者用上质优价廉的医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