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后通常在2 - 4周开始出现症状,少数人可能在1 - 3周,也有10% - 60%的人可能无初期症状,这些症状类似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
大多数人在感染HIV后的2到4周会进入急性感染期,此期间可能出现一些症状。约76%的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常常超过38度,发热是艾滋病感染早期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有69%的患者会感到疲劳,身体容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肌肉酸痛的发生率为49%,可能表现为全身多处肌肉的酸痛不适。48%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疹,多为无痒性红色斑丘疹,偶尔有弥漫性荨麻疹或水疱疹,皮疹发生部位多为面部、躯干,重者全身都可呈现。45%的患者会有头痛症状,一般为轻到中度的头痛。咽喉痛也是常见症状之一,约40%的患者会出现,同时可能伴有咽喉部的红肿不适。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的比例为39%,一般少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者,淋巴结肿大可发生在颈后、腋窝、腹股沟等部位。30%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痛,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等。夜间盗汗的发生率为28%,表现为在睡眠中不自主地出汗。还有27%的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多为稀便,次数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约10% - 60%的人在感染初期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
这些初期症状通常会持续1 - 3周,之后会自行缓解,患者进入无症状期。在无症状期,虽然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体内病毒仍在持续复制,免疫系统也在逐渐受损。这个阶段可能从数月到数年不等,一般为6 - 8年。随着时间推移,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免疫系统会逐渐被严重破坏,最终进入艾滋病期,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存活期为9个月左右。
如果近期有过高危行为,无论是否出现上述症状,都应该考虑及时进行检测排除或确诊艾滋病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分别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如避免共用针具、不安全输血,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性伴、高危性行为,感染母亲要及时规范治疗以预防母婴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