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治疗选择需根据病情阶段和患者个体情况决定:激光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效果可能不持久,适合早期或特定类型青光眼;手术(包括微创)降眼压效果更显著,但并发症风险较高,适用于中晚期或药物/激光控制不佳的患者。
-
激光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激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通常几天即可),尤其适合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如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或需避免手术的高风险患者。但激光降眼压幅度有限,部分患者可能复发,需后续干预。 -
手术治疗的特点与适用场景
传统手术(如小梁切除术)或微创手术(如引流阀植入)能更有效控制难治性青光眼的眼压,适合晚期患者或激光/药物无效者。手术可能引发滤过泡渗漏、感染等并发症,且恢复期较长。 -
综合评估与个体化方案
临床通常结合房角状态、眼压水平及患者耐受性选择治疗方式。早期患者可优先尝试激光或药物,中晚期则需手术干预,部分病例需联合多种手段。
提示:青光眼需终身管理,定期复查至关重要,治疗方案应随病情变化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