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看病报销的核心流程是:持医保卡或电子凭证到定点医院就诊,结算时系统自动按比例报销,个人仅需支付自费部分。 关键点包括: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报销比例不同、需在定点机构就医、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分开结算。
-
报销前提:必须选择医保定点医院或药店,非定点机构费用通常无法报销。职工医保需确认单位参保状态,居民医保需在签约机构就诊。
-
结算流程:就诊时出示医保卡/电子凭证,医生开具处方后,收费窗口直接联网结算。系统自动计算报销金额,例如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可报50%-80%,居民医保年度限额约300元。
-
费用分类:甲类药品(如基础抗生素)报销比例最高(职工85%),乙类(如特殊检查)需先自付部分费用,丙类(如高端耗材)可能完全自费。
-
材料准备:若需事后报销,需保留门诊发票、费用清单、病历及诊断证明,部分地区要求线上提交审核。
-
特殊提示:报销比例与起付线因地而异(如上海职工医保无起付线,北京需满1800元后报销),退休人员比例通常更高。
总结:门诊报销“即刷即报”最便捷,提前确认当地政策可避免纠纷。若自费结算,务必收集票据申请补报,但流程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