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不松但咬合无力,通常由牙周炎、牙本质敏感或龋齿等口腔问题引起,也可能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或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 关键问题包括牙槽骨吸收导致的支撑力下降、牙釉质磨损引发的敏感疼痛,以及龋洞压迫牙髓的机械性障碍。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是恢复咬合功能的核心。
- 牙周炎:慢性炎症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即使牙齿未松动,牙槽骨吸收也会削弱咬合力。需通过龈下刮治、牙周手术控制炎症,必要时植骨修复。
- 牙本质暴露:牙釉质磨损或楔状缺损导致冷热敏感,患者因疼痛不敢用力咀嚼。脱敏治疗(如激光封闭牙本质小管)和缺损修复是关键。
- 龋齿与隐裂:深龋或隐裂可能未影响牙齿稳定性,但咬合时压迫牙髓引发疼痛。根管治疗+冠修复能保留患牙并恢复功能。
- 全身因素: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影响牙周营养供应,需同步控制原发病。颞下颌关节紊乱则需咬合板或物理治疗缓解肌肉异常。
提示:长期咬合无力可能掩盖潜在严重病变,如牙根纵裂或早期牙周炎。定期口腔检查、避免单侧咀嚼,并选择软毛牙刷减少釉质磨损。若伴随牙龈出血或关节弹响,应立即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