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出现龋洞若不及时修补,轻则引发疼痛敏感,重则导致牙齿缺失甚至全身健康问题。龋洞会持续扩大,细菌侵蚀可能伤及牙神经、引发感染,并影响咀嚼、发音、美观等多重功能,治疗难度和费用也会随病情加重而大幅增加。
-
从敏感疼痛到不可逆损伤
龋洞初期可能仅表现为黑点或轻微敏感,但细菌会不断侵蚀牙体。一旦突破牙本质层,冷热酸甜刺激会引发明显酸痛;若感染深入牙髓,将导致剧烈自发痛、夜间痛,最终可能需根管治疗或拔牙。 -
感染扩散的连锁反应
未治疗的龋洞可能引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表现为牙龈肿痛、面部肿胀甚至化脓。细菌还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增加心脏病、肾炎等疾病风险。儿童乳牙龋坏更会阻碍恒牙发育,导致牙齿排列不齐。 -
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打击
龋洞扩大会降低咀嚼效率,长期单侧咀嚼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前牙缺损直接影响发音清晰度(如“zi”“ci”音漏风),后牙缺失则导致邻牙移位、对颌牙伸长,进一步破坏咬合平衡。 -
治疗成本随时间飙升
浅龋补牙仅需一次填充,而深龋可能需根管治疗+牙冠修复,费用相差数倍。若发展到牙齿缺失,种牙或镶牙的费用更高,且治疗周期更长。
提示: 发现龋洞应立即就医,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口腔检查。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减少糖分摄入,并每年洁牙1-2次,可有效预防龋齿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