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牙选择牵引还是拔除,需综合评估牙齿保留价值、患者年龄及口腔条件。 年轻患者(尤其骨骼未定型者)牵引成功率高,可保留天然牙功能与美观;若牙齿严重异位、牙根吸收或存在囊肿风险,则建议拔除后修复。
-
牵引的优势与适用场景
- 保留天然牙:避免未来种植或镶牙需求,维持牙列完整性,尤其对支撑咬合的关键牙(如尖牙)至关重要。
- 年龄关键:12-20岁患者骨骼可塑性高,牵引成功率可达70%以上。
- 技术成熟:通过开窗手术暴露牙冠,配合轻力牵引(30-50g力),逐步引导牙齿归位。
-
拔除的考量因素
- 快速解决风险:若埋伏牙导致邻牙牙根吸收、囊肿或反复感染,拔除可立即消除隐患。
- 修复替代方案:拔牙后可通过种植牙、固定桥等方式恢复功能,但需评估骨量及手术成本。
-
决策核心指标
- 影像评估:CBCT检查牙齿位置、牙根形态及周围骨质,判断是否具备牵引条件。
- 医生经验:复杂病例需正畸与外科医生协作,制定个性化方案。
提示: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早期干预和定期复查是关键。建议携带完整影像资料就诊,与医生充分沟通预后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