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项数据指标,分四部分
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保结算清单填写规范是医保基金结算的重要依据,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数据指标构成
医保结算清单包含 193项数据指标 ,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
-
基本信息部分(31项)
用于定点医疗机构和患者身份识别,包括清单流水号、医疗机构名称、代码、医保类型等。
-
门诊慢特病诊疗信息部分(6项)
反映门诊慢特病患者的诊疗过程。
-
住院诊疗信息部分(58项)
覆盖患者入院、诊断、治疗、出院等全流程信息,如住院类型、手术操作等。
-
医疗收费信息部分(98项)
详细记录实际医疗费用,包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账户支付等明细。
二、填写规范要求
-
客观真实性
数据需准确反映诊疗过程和费用,禁止篡改。
-
及时性
需在医疗服务完成后24小时内提交。
-
完整性
所有必填项目必须填写,无遗漏。
-
编码标准化
采用国家统一编码标准,如疾病诊断代码、手术操作代码等。
三、关键修订内容(2025年版本)
-
医疗收费信息调整
-
将“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细分为“基本医保基金支付”和“个人账户支付”。
-
增加“注:定点医药机构应当确保医疗保障基金支付的费用符合规定的支付范围”。
-
-
数据项细化
-
住院诊疗信息新增“手术及操作起止时间”“麻醉起止时间”等6项。
-
医疗收费信息新增“按病种收费代码+名称”。
-
-
其他调整
- 基本信息部分将“工作单位名称”与地址合并为“工作单位及地址”。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地区差异 :部分项目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增添数据指标。
-
存储要求 :清单需电子签名归档,支持电子结算或纸质形式保存。
以上规范自2021年7月5日正式实施,2025年进一步修订完善,旨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保障患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