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保统筹新政策的核心亮点是:通过“预住院”试点、省级报销标准统一、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等举措,显著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与参保人待遇水平,同时强化基金监管和基层服务覆盖。
-
“预住院”模式试点落地
北京市于2024年4月26日率先试点“预住院”医保支付,针对择期手术患者,允许术前门诊检查费用纳入住院结算。此举缩短等床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尤其惠及异地就医群体。试点涵盖肝胆胰外科等病种,未来或逐步扩大范围。 -
省级统筹推进报销标准统一
四川、辽宁等地实现医保省级统筹,统一省内职工和居民的起付线、报销比例及封顶线。例如,陕西省取消基层门诊起付线,贵州省将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纳入零起付范围,简化流程并提高公平性。 -
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范围扩大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共济配偶、父母、子女等近亲属,支持支付居民医保参保费用及就医结算。2024年底前实现省内共济全覆盖,并逐步推进跨省共济,增强家庭医疗资金灵活性。 -
基层医疗与基金监管双强化
全国超72%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推动“小病不出村”。同步严控基金使用,2024年追回违规资金242.3亿元,并通过大数据监管和药品追溯码技术提升透明度。
提示:参保人需关注本地政策细则,如“预住院”申请流程、家庭共济绑定方式等,及时享受新政红利。医疗需求优先选择社区医院或统筹药店,可最大化报销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