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辨证施治的草药疗法、针灸与穴位刺激、饮食与生活习惯调理。其中,草药疗法通过个性化配伍调理脾胃功能,针灸调节气血平衡缓解症状,饮食起居的长期管理则是巩固疗效的关键。
-
草药疗法
中医根据胃病的不同证型(如寒邪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选用针对性草药。例如,温中散寒用高良姜、吴茱萸,疏肝理气用柴胡、香附,健脾益气用党参、白术。通过复方配伍(如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调和阴阳,从根源改善胃功能。 -
针灸与推拿
通过刺激足三里、中脘等穴位疏通经络,缓解疼痛、胀气等症状。针灸侧重调节整体气血,而推拿(如沿胃经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适合消化不良或情绪因素引发的胃病。 -
饮食与日常调养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主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小米粥、山药羹,避免生冷辛辣。同时注重情绪管理(如疏解肝郁)和规律作息,减少胃部负担。
胃病治疗需三者结合,尤其慢性患者需坚持长期调理。若症状持续,建议及时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