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最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哮喘和肺栓塞等疾病。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导致氧气摄入不足或二氧化碳排出障碍,从而引发呼吸衰竭。以下是导致呼吸衰竭的常见疾病及其特点: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是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长期吸烟是主要诱因。患者气道阻塞,肺泡弹性下降,导致氧气交换效率降低,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 -
肺炎
严重的肺部感染(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可导致肺泡炎症和渗出,阻碍氧气进入血液,引发急性呼吸衰竭,尤其在高龄或免疫力低下人群中风险更高。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由创伤、感染或休克等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肺泡损伤,形成肺水肿,使肺部无法有效进行气体交换,造成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
哮喘
哮喘急性发作时,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增多会严重阻碍气流,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因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衰竭。 -
肺栓塞
肺动脉被血栓阻塞后,肺部血流减少,氧气交换面积骤降,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神经肌肉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胸廓畸形也可能间接导致呼吸衰竭。
早期识别和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呼吸衰竭的关键。如果出现持续呼吸困难、嘴唇发绀、意识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