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不规范收费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类,结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超标准收费
-
项目价格超标
医疗机构违反国家或地方定价标准收费,如药品、医用耗材价格高于规定限额,或护理服务、检查项目超出等级标准收费。
-
数量标准违规
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如血气针收费多于实际使用量)或扩大收费数量(如按天计费的住院项目多收天数费用)。
-
计价单位错误
通过更换计价单位(如将小时费转为天费)实现多收费。
-
低价项目套高收费
如体外碎石复震按初震标准收费,或利用价格差异获取不当利益。
二、重复收费
-
同一项目多次收费
在已收取费用基础上重复收取同一诊疗项目,如开眼震电图时再收红外热成像费,或不同科室对同一项目重复开具医嘱。
-
组套项目重复收费
医院内部不同科室或检查组套间对同一化验项目重复收费,或HIS系统未提示导致重复开单。
-
内涵项目重复收费
收取已包含在更高级别护理或治疗项目中的基础护理费用,如一级护理与专项护理重复收费。
三、分解收费
-
项目拆分收费
将应合并为一个项目的检查或治疗拆分为多个独立项目收费,如全腹部CT按上腹、中腹、下腹分别收费。
-
过度检查/治疗拆分
通过频繁检测(如短期内多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重复治疗(如同一手术收取两次相关费用)获取更高医保报销。
四、其他违规行为
-
串换项目收费
将不可报销项目伪装为可报销项目(如用“全器官大切片病理检查”替代普通病理检查),或低标准项目套用高标准名称。
-
进销存管理混乱
库存记录不实,导致医保基金被挪用或浪费。
-
定点非定点结算
将非医保定点机构业务转至医保定点机构结算,规避监管。
五、典型案例参考
-
超标准收费 :某医院单次烧伤换药费超规定限额800元,或收取床位费及护理费。
-
分解收费 :全腹部CT检查被拆分为三次平扫,费用高于一次性收费。
-
串换收费 :病理检查与诊断项目被串换为更高标准的“全器官大切片检查”。
总结
医保不规范收费问题多与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不善、监管不到位及患者对医疗费用认知不足有关。建议患者就医时主动核对费用明细,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审计和医保政策培训,医保部门需强化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