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基层医院在医保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权威调研和地方实践,提出以下综合建议:
一、医保政策倾斜与资金保障
-
提高基层医保报销比例
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的住院报销限额从3000元调整为6000元,减轻基层医疗机构因医保限额导致的运营压力,避免因资金不足推诿或上转病人。
-
完善医保支付机制
-
实施次均费用控制,取消医保总额限制,按实际发生的合规费用据实报付,避免医院因担心超支而限制诊疗。
-
解决DIP支付中存在的点值分值不清、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医院合理收益。
-
-
建立医保与基层协商机制
构建政府、医保、医院、参保人等多方参与的协商平台,充分听取基层医疗机构的合理诉求,调整医保政策时兼顾基金安全与医疗服务需求。
二、服务能力提升
-
优化门诊服务
-
取消门诊报销个人年度100元限额,简化报销流程,支持线上办理或线下窗口办理,尤其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协助。
-
调整起付线标准,降低参保群众门诊就医的经济负担。
-
-
加强用药保障
-
逐步放开基层医院药品报销限制,解决常用药品供应不足的问题,通过医保部门协调保障集采药品供应。
-
完善非集采药品采购机制,允许基层医院根据临床需求自主采购。
-
-
医养结合支持
-
增加对乡镇医院的交通、设施支持,如设置公交站牌、配备电梯等,方便老年患者就医。
-
建立养老职业培训体系,培养专业护理人才,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发展。
-
三、监督管理与质量提升
-
规范诊疗行为
加强对过度检查、虚假检查的监管,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医保合规性纳入医院评价体系。
- 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测异常就医行为。
-
强化基金风险管理
建立医保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对超额使用医保资金的行为进行追溯问责,同时完善基金垫付风险补偿机制。
四、参保体验改善
-
简化报销流程
推广医保电子凭证的便捷使用,为不熟悉智能手机的群体提供线下代办服务,降低报销门槛。
-
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医保政策,提高参保意识,鼓励积极参保,形成全民医保的覆盖格局。
以上建议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建议优先通过医保部门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确保政策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持续关注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实现医保基金安全与医疗服务质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