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学名:Sedum sarmentosum Bunge)是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本多肉植物,以其显著的清热解毒和利湿退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痈肿疮毒等疾病。
形态特征
垂盆草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 匍匐茎:茎纤细且匍匐生长,节上易生根,长度可达10-25厘米。
- 叶片形状:叶片倒披针形至矩圆形,肉质,三片轮生,排列整齐,长1.5-2.8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狭,有距。
- 花色与花期:夏季开出淡黄色小花,聚伞状花序。
生长环境
垂盆草多生长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石隙、沟边及路旁湿润处。它喜阳光充足,但也能稍耐荫,具备极强的抗旱性,根系较浅。
功效与应用
- 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
- 利湿退黄:对湿热黄疸有显著疗效,可直接单用。
- 药用价值:垂盆草全草可入药,性甘、淡、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疗伤的功效。
总结
垂盆草是一种外形独特、药用价值高的植物,其匍匐茎、三片轮生的肉质叶片和夏季的黄色小花是其主要识别特征。无论是其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还是其在干旱环境中的顽强生长能力,都使其成为一味值得关注的药材。若需了解更多关于垂盆草的种植或药用知识,建议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