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的急腹症,临床需根据分类(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单纯性/绞窄性等)制定治疗方案,而手术指征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肠绞窄、坏死或保守治疗无效。
一、肠梗阻的常见分类
-
按病因分类
- 机械性肠梗阻:由肠粘连、肿瘤、粪块等物理阻塞引起,最常见。
- 动力性肠梗阻:分麻痹性(如低钾、术后肠麻痹)和痉挛性(如铅中毒),肠蠕动功能异常导致。
- 血运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致肠缺血,易进展为绞窄性。
-
按血运障碍分类
- 单纯性肠梗阻:仅肠腔阻塞,无血运障碍,可尝试保守治疗。
- 绞窄性肠梗阻:伴肠管缺血坏死,需紧急手术,否则易引发感染性休克。
-
其他分类
- 按部位分高位(空肠以上,呕吐早)和低位(回结肠,腹胀明显);按程度分完全性(无排气排便)和不完全性(部分通过)。
二、手术干预的核心指征
- 肠绞窄或坏死:持续腹痛、腹膜刺激征、血性呕吐物或便,影像学示孤立固定肠袢。
- 完全性梗阻或保守无效:超过72小时无缓解,或反复发作的粘连性梗阻。
- 并发症风险:肠穿孔、严重感染或休克,需紧急解除梗阻。
- 肿瘤或先天畸形:如结肠癌致梗阻,需切除病灶并重建肠道。
总结
肠梗阻的诊治需结合分类快速评估风险,绞窄性梗阻或保守失败者应尽早手术,避免不可逆损伤。患者出现持续腹痛、呕吐加剧或发热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