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人在医院意外死亡时,处理流程主要包括及时上报、封存证据、明确死因、沟通家属和依法处理后续五个关键环节。以下是具体步骤:
-
立即上报与现场保护
医护人员发现患者死亡后,需第一时间通知医院总值班和医务科,同时保护现场(如保留医疗设备状态、药品包装等),禁止擅自移动遗体或破坏现场痕迹。 -
启动死亡原因调查
医院需组织院内专家或第三方机构进行死因鉴定,调取病历、监控录像、用药记录等资料,区分自然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意外情况。若存疑,可申请司法尸检。 -
依法封存相关证据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对疑似争议的病例,需医患双方共同封存病历原件、输液器具、药品残液等,并签字确认,避免证据灭失。 -
家属沟通与情绪疏导
医院需指定专人向家属通报死亡经过,提供书面说明,必要时安排心理咨询。若家属对死因有异议,应告知其可申请医疗损害鉴定或向卫健委投诉。 -
后续处理与责任认定
根据调查结果,医院需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程序:若属医疗事故,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赔偿;若涉刑事犯罪(如过失致死),移交公安机关。
遇到此类情况,家属应保持冷静,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医院则需严格遵循流程以保障双方权益,同时完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