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起点,科学的护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提升生活质量。关键要点包括:严格评估患者状态、个性化透析方案、并发症预防(如失衡综合征和低血压)、心理支持与饮食管理,以下分点详解:
-
透析前全面评估
首次透析前需详细记录患者病史、过敏史及血管通路情况,评估心理状态(焦虑常见)和生理指标(如血压、体重)。传染病筛查(乙肝、HIV等)决定治疗分区,确保安全。 -
诱导透析与参数调整
首次透析时间控制在2-3小时,血流量150-200ml/min,避免快速清除毒素引发失衡综合征。采用小面积透析器,逐步延长治疗时间至常规4-4.5小时/次。抗凝方案需个体化(肝素/低分子肝素/无抗凝剂),尤其关注出血风险患者。 -
并发症实时监控
- 低血压:严格控制脱水量(不超过体重5%),透析中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头晕、冷汗立即调整超滤速度。
- 失衡综合征:首次透析后可能出现头痛、呕吐,可通过高钠透析液或静注高渗糖预防。
- 感染风险:严格消毒血管通路(如内瘘),避免穿刺部位污染。
-
心理与饮食干预
- 心理支持:通过健康教育消除恐惧感,鼓励患者加入病友社群,长期治疗依从性依赖积极心态。
- 低磷低钾饮食:避免坚果、巧克力,优质蛋白(如鸡蛋清)优先,水分摄入需与医生协商。烹饪前焯水减少食物中钾、磷含量。
-
长期管理意识培养
教导患者每日记录体重、血压,保护血管通路(如避免提重物)。规律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及时调整透析频率。
总结:首次透析的成功依赖于医护专业操作、患者配合及家属支持。从评估到康复,每个环节都需精细化处理,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平稳过渡到规律透析阶段,重获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