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手术感染期主要集中在术后3个月内,尤其是急性期(3周内)风险最高,3年后感染概率极低。术后需严格监测伤口、体温及血液指标,早期发现可通过抗生素控制,晚期感染可能需假体取出翻修。
- 高风险期划分:急性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周内,表现为红肿、发热、剧痛;慢性感染可能潜伏至3个月后,症状更隐蔽(如反复流脓)。术后1年感染风险显著降低,3年后基本安全。
- 关键预防措施:术前评估患者免疫力、血糖等基础病;术中无菌操作;术后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1.5个月和3个月为关键复查节点。
- 感染处理原则:早期感染通过抗生素和清创可控制,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假体取出。慢性感染需细菌培养后针对性用药,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骨水泥。
- 患者自查重点:观察伤口渗液、异常肿胀或突发髋部疼痛,体温超过38℃需立即就医。避免术后3个月内剧烈活动或坐矮凳等危险动作。
提示:感染率仅1%,但后果严重。遵循医嘱复查、保持伤口清洁是核心预防手段,出现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