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份医保变少,可能是医保政策调整、缴费基数变化、扣除特定费用等原因导致。具体如下:
- 医保政策调整:自医保改革实施后,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不再将 30% 划入个人账户,而是全部划入统筹基金。这使得在职职工个人账户每月到账的钱,从原来的 “个人缴费 2%+ 单位缴费部分” 变为仅剩个人缴费的 2% 。通过政策调整,原本划入个人账户的单位缴费部分被集中到统筹基金,用于提高门诊报销待遇,以实现 “年轻人少存点,老年人多报点” 的共济机制,化解 “有病不够花、没病用不了” 的困境。
- 缴费基数变化:个人账户金额与社保缴费基数直接挂钩。按政策,医保缴费基数通常按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确定。若单位降低缴费基数,例如以最低标准而非实际工资缴纳,个人账户到账金额就会减少。例如某企业员工原本月薪 8000 元,若单位将缴费基数调低至 5000 元,个人账户每月到账金额将减少约 60 元(按 2% 计算)。
- 扣除特定费用:在部分地区,会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中代扣特定费用。像山东省每年 1 月扣除 66 元,用于大额医疗费用补助(36 元)和长期护理保险(30 元);安徽省淮南市退休人员每月划入 70 元,扣除 9 元大病统筹后实到 61 元。这看似 “被扣钱”,实际是增加保障,大额医疗补助可覆盖住院、手术等高额费用,长期护理险则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护费用报销 。
若发现 9 月份医保变少,可查看是否因上述原因导致。若对医保金额有疑问,可通过核对工资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 或地方医保系统查询缴费明细等方式确认,如有异常及时向当地社保部门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