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带肌、上肢和胸背部诸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是由神经损伤、肌肉疾病、长期制动或营养不良等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肉力量减退、体积缩小,甚至影响日常活动。关键诱因包括颈椎病、臂丛神经损伤、多发性肌炎等,需及时干预以避免病情进展。
神经损伤是最常见的原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压迫神经根,或臂丛神经因外伤、肿瘤受损时,会导致神经信号传导中断,肌肉因失去支配而萎缩。例如,车祸牵拉或产伤可能直接损伤臂丛神经,引发单侧上肢无力和萎缩。
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会直接破坏肌肉结构。这类疾病常伴随免疫异常,肌肉纤维逐渐被炎症或代谢废物侵蚀,表现为对称性肌无力,甚至呼吸肌受累。遗传性肌营养不良症则因基因缺陷导致肌肉蛋白合成障碍,儿童期即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萎缩。
废用性萎缩与长期制动相关。卧床、骨折固定或缺乏运动时,肌肉因长期不活动而退化,常见于术后康复期患者。蛋白质或维生素缺乏会削弱肌肉修复能力,加速萎缩进程。
早期识别症状至关重要。若发现抬臂困难、肩胛骨突出(翼状肩胛)或扣纽扣费力,应尽早就医。治疗需针对病因:神经压迫者可能需手术减压,免疫性肌炎需激素治疗,而康复训练和营养补充对各类患者均有助益。坚持适度锻炼如抗阻运动,可延缓肌肉退化,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