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缴费人员类别主要分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两大类,关键区别在于参保对象、缴费标准及待遇水平。职工医保针对在职人员及灵活就业者,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报销比例较高;居民医保覆盖学生、儿童、无业居民等,个人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保障基础医疗需求。
1. 职工医保
参保对象包括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公务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缴费由单位按工资比例代扣(通常单位承担6%-10%,个人2%),缴费基数与工资挂钩,累计缴费年限可享受退休后免缴待遇。报销范围广,起付线低,部分城市支持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家庭共用。
2. 居民医保
主要面向非就业群体,如未成年人、大学生、老年居民及农村人口。按年缴费,费用固定(2023年人均约350元),政府补贴占大头。报销比例低于职工医保,但涵盖住院、门诊大病及部分基层医疗项目,部分地区实现“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用药保障。
3. 特殊群体类别
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参保可享受全额或部分缴费减免,退役军人、残疾人有专项补贴政策。新生儿落地参保、农民工跨省转移接续等特殊情形需关注属地规则。
选择医保类别需结合就业状态、经济能力及健康需求。职工医保长期保障更优,居民医保门槛低、覆盖广,特殊群体应主动申领政策福利,避免断缴影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