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个人账户每月划入金额的计算方式因参保类型、年龄、地区政策而异,核心公式为:在职职工按缴费基数×2%+单位补充比例,退休人员多采用定额或养老金挂钩方式。具体金额受缴费基数上下限、年龄分段、代扣项目(如长护险、大病保险)等影响,部分地区还实行保底制度。
-
在职职工计算规则
- 基础部分:个人缴费(缴费基数×2%)必划入账户,单位缴费按比例补充(如35岁以下1.3%、45岁以上1.7%)。
- 缴费基数范围:通常为本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60%-300%,例如广州2025年基数下限6236元,上限31179元。
- 代扣项目:部分地区需扣除长护险(0.2%)和大病保险(5元/月),实际到账金额可能减少。
-
退休人员计算规则
- 定额划入:如70岁以下每月100元,70岁以上125元(新政策)。
- 养老金挂钩:按养老金×比例(如5.8%-6.8%),或参考社平工资(如3.4%)。
- 保底机制:部分地区设定最低入账标准(如全年不低于360元)。
-
特殊群体与例外情况
- 灵活就业人员:可能仅划入个人缴费部分(如0.5%-0.8%),或无账户(如城乡居民医保)。
- 延缴人员:缴费期间无个人账户待遇,补缴后恢复。
- 跨省或出境:账户余额可一次性提取。
提示:各地政策差异较大,建议通过当地医保局官网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实时标准,并关注年度缴费基数调整对账户金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