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医保政策最新解读
安徽省医保政策近期有多项重要调整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扩大“省内大病无异地”试点病种保障范围:
- 新增病种:在第一批试点的7个病种基础上,新增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脏移植3组重大疾病,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面。
- 扩大范围:将具备条件的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等7家项目医院分病种新增纳入试点,保障患者就医选择权。
- 提升服务:参保患者在试点医疗机构就医,不受转诊转院手续限制,出院时可直接享受医保联网直接结算待遇,提升服务便捷性。
-
调整完善门诊保障政策:
- 扩大报销范围:普通门诊、“两病”门诊报销范围由参保县域内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扩大至参保市域内定点基层医疗机构。
- 提高报销限额:普通门诊年度报销限额不低于150元,报销比例不低于60%,不设起付标准和单次报销限额。
- 统一慢特病门诊政策:全省统一规定慢特病门诊及“两病”门诊政策范围内医药费用,基本医保基金报销比例分别不低于60%、50%。
-
规范统一住院保障政策:
- 提高报销额度:基本医保基金报销额由原各市20-30万元全省统一为30万元。
- 统一报销比例:在一级及以下、二级和县级、三级(市属)、三级(省属)医疗机构住院就医,起付线分别为200元、500元、700元、1000元,报销比例分别为90%、80%、75%、70%,取消各市原有的住院报销比例上下浮动5个百分点权限。
-
规范统一异地就医政策:
- 降低省内异地就医起付线:由原增加1倍降低为增加0.5倍,引导群众在省内就医。
- 明确报销比例:省内异地住院和慢特病门诊就医,转诊人员和急诊抢救人员报销比例下降5个百分点,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到省外住院就医的,转诊人员和急诊抢救人员报销比例为60%,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比例为50%。
-
激励措施:
- 连续参保激励: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之后每连续参保1年,可享受连续参保激励,每年可提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3000元。
- 基金零报销激励: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如果当年没有使用过医保基金报销,可以在下一年度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每年提高3000元。
-
其他政策:
- 药品“无码不付”:自2025年4月1日起,安徽省全面实行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依码结算”,医保药品卖药必扫码,买药先验码,无码医保不结算,打击骗取医保基金行为。
这些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旨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医保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就医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