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由 三重保障 构成,具体如下:
一、 基本医疗保险
-
覆盖范围
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覆盖在职及非在职人员,是医疗保障的基石。
-
保障内容
覆盖住院、门诊费用及药品费用,通过医保基金补偿个人自付部分,显著减轻经济负担。
-
政策成效
近年来,居民个人医疗总费用占比从55.8%降至27%,基本医保覆盖药品种类增至3088种,覆盖人数超84.2亿。
二、 大病保险(大额医疗)
-
定位
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主要针对重大疾病医疗费用,实现“一站式”结算。
-
报销规则
-
职工医保 :个人自付费用超过单位缴费额50%的部分按50%报销,超过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如45万元)后按90%报销。
-
城乡居民医保 :起付标准1.2万元,累计自付金额在3万-10万元部分报销65%,10万元以上部分报销75%,年度最高赔付限额40万元。
-
-
覆盖范围
农村及城市未参保人群可通过政府补贴参保,报销比例达60%以上,低保家庭额外增加5个百分点。
三、 医疗救助
-
保障对象
主要针对因疾病或意外导致医疗费用过重的特殊困难群体,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
-
保障内容
-
资助参保 :帮助符合条件的群体参保基本医疗保险;
-
费用救助 :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支付后仍需自付的合规费用给予补贴。
-
-
作用
通过财政支持降低贫困群体的医疗负担,确保基本医疗权益。
四、 制度协同效应
-
多层次保障 :形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梯次保障体系,覆盖广泛人群。
-
动态调整 :例如职工医保大额医疗的年度最高赔付限额为45万元,城乡居民医保为40万元,根据经济情况适时调整。
以上三重保障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渠道覆盖医疗费用,形成综合保障链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