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对中医药倾斜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报销比例提升、目录扩容和支付方式改革,加大中医药服务覆盖范围,降低患者使用成本,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
-
提高报销比例:多地医保将中医诊疗项目(如针灸、推拿)和中药饮片的报销比例提高5%-15%,部分慢性病中药治疗报销可达70%以上,显著减轻患者负担。
-
扩大医保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中,中成药和中药制剂新增数量连续三年超化学药,2023年版目录收录中成药1381种,覆盖骨伤、妇科等优势病种。
-
创新支付方式:按病种付费(DRG/DIP)改革中,对中医优势病种(如腰椎间盘突出)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鼓励医院优先选择中医药疗法。
-
基层医疗扶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如拔罐、艾灸)可获额外医保补贴,促进中医药服务下沉。
-
中西医结合激励:住院患者联合使用中医药治疗,医保可叠加报销,部分省市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实行总额预算倾斜。
医保对中医药的倾斜从支付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中药质量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