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保相关制度是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防范欺诈行为的重要规范,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医保管理基础制度
-
身份核验制度
严格核对参保人员身份信息(卡、证、人),实行首诊负责制,确保病历记录真实、完整,防止冒用或借用医保身份。
-
诊疗规范制度
诊疗活动需符合医保目录范围,合理检查、用药、治疗,避免重复检查、过度医疗。需对超医保支付范围的服务提前征得患者同意。
-
药品与材料管理
严格使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用材料和支付标准目录》,禁止串换药品、诊疗项目或分解收费,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二、医保费用管理
-
费用审核与结算
医疗费用需在审核后按医保标准录入系统,确保与诊疗项目、药品目录一致。出院时及时结算医保与非医保费用。
-
费用控制机制
通过数据分析、审核等手段控制医保费用,防止不合理支出。对超标准费用需报医保部门审批。
三、医保服务管理
-
就医流程优化
简化参保人员就医流程,设置异地就医结算窗口,提供规范服务。住院患者需及时办理医保审批手续。
-
医保政策宣传
医护人员需向患者宣传医保政策,解答疑问,确保患者知情同意超医保范围服务。
四、信息与安全保障
-
信息系统管理
医保信息系统由专门部门统一维护,确保数据安全、保密。定期更新系统以符合新政策要求。
-
病历与档案管理
医保病历单独保存(门诊2年/住院15年),规范装订、归档,便于查询与审计。
五、监督与考核机制
-
内部监督体系
设立医保办公室,明确岗位职责,定期开展医保专项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
绩效考核标准
将医保合规性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对合理用药、费用控制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
通过以上制度的协同作用,医院既能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又能有效控制医保基金风险,实现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