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津贴差额补足计算的核心是:当职工实际工资高于单位平均缴费基数时,用人单位需补足生育津贴与实际工资的差额。 关键点包括:补足条件(工资>缴费基数)、计算公式(差额=实发工资-生育津贴)、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56条)及申领流程(产后1年内向单位申请)。
生育津贴通常按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若个人工资高于单位平均缴费基数,单位必须补足差额。例如:某员工月薪1.5万元,单位平均缴费基数为1万元,生育津贴按1万元发放,则单位需补足5000元差额。
补足差额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职工产假前12个月平均工资高于单位缴费基数;二是单位未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计算时需剔除加班费、奖金等非固定收入,仅以基本工资为基准。
法律明确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补足责任。若单位拒绝支付,职工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需注意保留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等证据,申领时效通常为生育后1年内。
生育津贴差额补足是职工合法权益,合理计算能确保收入不因生育降低。建议提前与单位沟通确认缴费基数,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