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医保卡的钱比往年少,主要是因为医保政策调整:单位缴纳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是全部纳入统筹基金,用于提高门诊报销待遇。虽然个人账户金额减少,但整体医疗保障更强,尤其惠及老年人等需频繁就医群体。
-
政策调整核心变化
过去,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中30%会划入个人账户,改革后这部分资金全部转入统筹基金。个人账户仅保留个人缴费的2%,导致到账金额明显减少。例如,某职工此前每月入账388.9元,改革后降至155.56元。 -
资金用途优化
减少的个人账户资金被集中到统筹基金,用于扩大门诊报销范围和比例。例如,原先门诊费用需自费,现在可报销60%以上,实际医疗支出负担减轻,尤其对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更有利。 -
潜在缴费基数影响
部分单位可能降低社保缴费基数(如按最低标准而非实际工资缴纳),进一步导致个人账户金额缩水。需核对工资单与缴费明细,确保权益不受损。 -
年度扣费项目
每年1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能需扣除大额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费用,导致当月到账金额临时减少,需注意区分政策调整与常规扣费差异。
总结:医保改革通过“个人少存、统筹多用”实现互助共济,看似账户钱变少,实则保障更全面。建议关注当地医保政策细则,合理利用门诊报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