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艾滋病防治总目标及相关措施如下:
一、核心目标
-
提高社会防护意识
-
全国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
重点人群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如男性同性恋者、性工作者等)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
-
感染者权利义务知晓率达95%以上。
-
-
促进危险行为改变
-
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较前5年减少10%以上;
-
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综合干预措施覆盖比例达95%以上,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2%以下。
-
-
预防家庭内传播
-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控制在2%以下;
-
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控制在0.3%以下。
-
二、其他关键目标
-
治疗与抑制 :95%的HIV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且病毒得到抑制;
-
结核病预防 :90%的HIV感染者接受结核病预防性治疗;
-
母婴阻断 :95%的新生儿获得免于垂直传播的服务。
三、战略支撑措施
-
强化监测与检测
-
扩大HIV检测覆盖范围,提高早期诊断率;
-
完善母婴阻断技术,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
-
综合干预体系
-
针对重点人群开展行为干预(如性教育、戒毒康复等);
-
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减少歧视与污名化。
-
-
政策与社会支持
-
制定反歧视法律政策,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污名化;
-
加大对艾滋病防治的财政投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
四、国际战略对接
-
践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95-95-95”目标:
-
95%感染者知晓感染状况,95%确诊者接受治疗,95%确诊者病毒受抑制;
-
90%HIV感染者接受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结核病相关死亡较2010年减少80%。
-
通过以上目标与措施,2025年旨在为全球艾滋病防治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传播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