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宣布74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67种为谈判调入的独家药品,7种为直接调入的非独家药品。此次调整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一、药品覆盖范围
-
临床组别
涵盖肿瘤、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21个临床组别,精准补齐了多个领域的用药需求。
-
重点领域
-
肿瘤用药 :新增奥妥珠单抗注射液(淋巴瘤)、甘露特钠胶囊(阿尔兹海默症)、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糖尿病)等18种。
-
罕见病用药 :纳入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法布雷病)、伏美替尼(肺癌)等7种。
-
高值药品 :首次将部分高值药品纳入医保,如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造影剂)、环泊酚注射液(麻醉)等。
-
二、价格降幅
-
谈判成功的67种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部分“天价药”降至“平民价”,例如:
-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原价约200万元/年)降至个人负担3.4万-5.8万元/年。
-
伏美替尼(原价约400万元/年)纳入医保后,患者自费部分大幅减少。
-
三、目录更新
-
总数调整 :调整后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中药饮片892种。
-
生效时间 :新版目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四、政策意义
-
减轻负担 :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2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
-
创新药覆盖 :新增多种国产创新药(如维迪西妥单抗、伏美替尼),提升肿瘤等领域的用药可及性。
五、其他亮点
-
罕见病专项 :7种罕见病用药通过谈判纳入医保,进一步缓解罕见病患者家庭经济压力。
-
动态调整机制 :医保目录每年动态调整,新增药品通过谈判机制纳入,淘汰疗效不佳或价格过高的药品。
此次调整体现了国家通过医保政策持续优化医疗保障体系,覆盖更多患者群体并降低医疗负担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