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两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目录品种数量因地区和政策动态调整存在差异,目前覆盖范围从16种到数百种不等,具体取决于地方医保目录纳入的药品类型(如化学药、中成药、集采品种等)。关键亮点包括:高血压用药品种普遍多于糖尿病;部分地区实现城乡用药目录统一;创新药和集采中选药优先纳入。
-
基础用药规模:早期政策如石家庄市(2020年)仅纳入16种(高血压11种、糖尿病5种),以集采甲类药为主,如卡托普利片、盐酸二甲双胍片。长春市(2021年)通过慢性病与门诊统筹双保障机制,将总数扩至142种,新增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等创新药。
-
地方扩容趋势:青海省(2024年)整合城乡居民目录后,高血压用药达286种、糖尿病142种,包含中药配方颗粒;巴中市(2025年)新增44个谈判药品,如阿齐沙坦片,支付标准与国家同步。
-
动态调整机制:部分地区按年度增补,如2025年某地新增12种糖尿病用药(如艾塞那肽注射剂),限定BMI超标患者使用;另有区域通过专家论证将33种新药纳入(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覆盖复杂病例需求。
-
用药结构特点:目录优先选择国家集采中选药、基本药物及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例如阿卡波糖咀嚼片(0.465元/片)等低价药占比显著,同时纳入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高价创新药并设定报销条件。
提示: 参保人可通过医保局官网或定点医院查询本地最新目录,注意“两病”与门诊慢特病待遇不可重复享受。政策持续优化中,建议定期关注调整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