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支架手术,即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神经介入手术,通过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支架放置在狭窄的脑血管部位,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流,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
一、手术原理
在血管造影机的精准监测下,医生通过导管、导丝和球囊,将支架送至血管狭窄处。球囊扩张后,支架被固定在血管壁上,从而撑开狭窄血管,恢复血流,修复血管内壁,预防血栓形成。
二、适应症
- 症状性血管狭窄:狭窄率>50%。
- 无症状性血管狭窄:狭窄率>70%。
- 不稳定斑块或溃疡。
-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
三、手术过程
- 穿刺:选择股动脉或桡动脉作为入路。
- 导管置入:通过导丝将导管送至病变血管。
- 球囊扩张:将球囊送至狭窄处,扩张血管。
- 支架释放:固定支架,确保血管通畅。
四、术后恢复
- 用药管理: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需联合服用一年,后改为单一药物长期服用。
- 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需长期控制血脂水平。
- 生活习惯:
- 戒烟限酒,合理膳食。
-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 定期复查:监测血管状况,预防再狭窄。
五、术后注意事项
- 支架材质与MRI兼容性:现代支架多为无磁性或弱磁性材料,术后可安全进行磁共振检查,但需提前咨询。
- 术后护理:卧床休息,定期翻身和按摩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通过脑血管支架手术,可以有效改善脑部血流,降低卒中风险。但术后需坚持规范用药和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以减少血管再狭窄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