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保政策将围绕支付方式改革、结算效率提升、账户功能优化及覆盖范围扩大等核心领域展开,旨在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按病种打包付费(DRG/DIP)全面推行
2025年1月1日起,全国各统筹地区统一采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模式,实现“一口价”结算。通过大数据测算确定每个病种固定费用,医院超支部分由自身承担,从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
结余留用与超支分担机制
引入“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医院在控制成本基础上获得结余时,超支部分由医保基金与医院共同承担,激励医院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二、医保结算方式优化
-
全国80%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
2025年首批试点区域包括河北、浙江等76个地区,目标到2026年底实现全国覆盖。参保人员就医后可实现快速报销,减少等待时间。
-
门诊押金取消与住院押金降低
门诊押金全面取消,住院押金逐步降低,尤其对经济困难群体意义重大,避免因押金问题延误治疗。
三、医保账户功能拓展
-
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
支持支付参保人员近亲属(含配偶、子女、祖父母等)的医保缴费及就医购药费用,实现“一人参保,全家受益”。目前已有近10个省份开通跨省就医实时结算功能。
-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
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近亲属的医疗费用,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
四、参保政策调整
-
取消户籍限制
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均可在常住地或就业地参加职工医保,扩大医保覆盖面至更广泛人群。
-
大病保险激励机制升级
连续参保满4年的居民,从第5年起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少1000元,缓解“因病致贫”风险。
五、其他重要举措
-
药品目录更新 :新增91种药品纳入医保,涵盖肿瘤、罕见病等领域,预计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
药品追溯码全场景应用 :通过追溯码实现药品生产流通全链条可追溯,保障用药安全。
总结
2025年医保改革以“控费增效、保障升级”为核心,通过支付方式转型、结算优化、账户功能拓展及参保范围扩大,旨在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持续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