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DIP医保结算清单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
- 数据准确性 :
-
确保患者基本信息(如身份证号、医保类型)录入准确无误。
-
诊断编码(ICD-10)和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需与临床实际相符,且与医保目录匹配正确。
-
确保所有医师和护士均获得医保医师或医保护士的资质,并且姓名正确无误地出现在医保结算清单中。
- 接口兼容性 :
-
医院信息系统(HIS)与医保平台接口应保持兼容,确保数据能够顺利传输。
-
医保政策(映射库)更新后,系统应及时同步,例如药品耗材编码库应完整。
-
确保网络稳定,避免因服务器故障导致上传中断。
- 政策理解 :
-
深入理解医保支付规则(如DRG/DIP分组、单病种结算)。
-
正确分类费用,确保将自费项目误列为医保报销的项目得到纠正。
-
按最新政策要求填写特殊字段,例如外伤原因说明。
- 时效性 :
-
出院结算后应及时上传清单,避免超出医保部门规定的时限。
-
确保院内审核流程高效,及时提交数据。
- 诊断编码映射 :
- 若医疗机构使用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ICD-10国家临床版诊断代码,需使用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对应表进行映射,以确保医保结算清单能够正确入组。
- 主要诊断上传 :
-
按照省级信息平台医疗机构接口规范,准确上传中、西医主要诊断。
-
西医主要诊断应上传至“出院西医诊断”的“主要诊断”,并标记一个“主诊断标志”。
-
中医主要诊断应上传至“出院中医诊断”的“主病”,并正确标记。
- 避免错误编码 :
-
确保选择的主诊断是消耗医疗资源最多、对患者健康危害最大、影响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
-
避免将不能作为主要诊断的编码作为主诊断。
-
不要将院内获得疾病误作为主要诊断。
- 合规性检查 :
-
确保清单中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等信息与病案首页保持一致,避免违规修改。
-
不要将病案的规则与清单的规则混淆,确保遵循医保清单的规范。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DIP医保结算清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从而避免因错误导致的结算延误或医保拒付。